二、《新安萧江大宗谱》
版本系统
历代江氏家谱分二个系统,一为济阳江系统。此系统发端于山东济阳,后唐末江尚质从山东济阳迁歙之篁墩,为济阳江族之源流。另一为萧江系统。此谱即为萧江系统。内记载了从一世祖“祯公”始,至二十八世。各宗祖迁徙、演进之过程。此书半叶13行,行28字,白口,左右双边。卷首题名为“新安萧江大宗统谱”。内镌有“古鲁萧川舆图”3幅、祖宗墓图14幅等。并刊刻有“萧江谱述”、“萧江谱辨”、“萧江氏辨异记”、“徽州府志”、“祖宗墓图说”、“历代名人行状”及各宗世系表等。世袭表为欧式排版。全书通篇手书上板,白棉纸精印,从序言、版风中可知此谱刊刻于明万历年间。
萧江氏源流
萧江氏是由萧氏演化而来。据《兰陵萧氏二书》记载,萧江氏乃西汉初宰相萧何的后裔。萧何之后传至南北朝时,萧衍创建了南朝的第三个王朝梁朝。萧衍称高祖武帝,江湾的萧江氏乃是高祖武帝的长子即昭明太子萧统之后嗣。到了唐代,这一派中的萧瑀、萧嵩、萧华、萧复、萧俛、萧仿、萧寊、萧遘相继出任宰相,史称唐朝萧氏“八叶宰相”。“八叶宰相”之一的萧遘之仲子萧祯,即为此家谱中萧江一世祖。其在任江南节度使时,父萧遘所辅佐的南唐在唐朝末年的“朱温篡唐”战争中失势,萧遘被杀。萧祯为避风险,隐居安徽歙县篁墩,为避祸害,又“念先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萧姓以为江氏。凡江氏宗于萧者,此其鼻祖也”。据此谱中记载,萧桢有三子,“长子江董迁婺源、次子江威迁马汪、三子江郑迁溪南县”。萧江氏由此形成发展。
萧江氏名人
萧氏在中国历史上显赫辉煌,三千多年来,先后出过帝王、名臣、大将。此谱行状中所载万历间户部侍郎、抗倭名将江一麟等名人诰命、赞、行状等六十余篇,足可称有明一代望族。清代,萧江氏中出现了经学家、音韵家江永;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也是萧江氏后裔。为名人辈出的萧江氏增添了一笔绚烂的色彩。
此谱特点
第一,流传稀少,未见著录。此谱半叶13行,行28字,白口左右双边。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未见任何公藏机构有藏。在片叶皆可入善的明代家谱体系中可谓稀少。
第二,此谱收录版图众多,资料性丰富。明末徽派版画可谓中国版画史之极则。版画史中大凡徽州出品,必属精品。此谱内收“古鲁萧川舆图”3幅、祖宗墓图14幅等。细观之刀笔纯熟,线条流畅。当皆出自本地徽州良工之手。并收录抗倭名将江一麟等名人诰命、传记、赞、叙、行状等六十余篇。加之每宗之统述序言共百余篇。为研究明代萧江氏一族的宗族制度、演进过程,徽州的历史文化,明代人物的考证都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第三,版风敞阔,字体舒朗。全书通高43cm,宽25cm。书内半框高29cm,宽22cm。如此宽大的开本且通篇手书上板,在历代古籍中可谓不多。
综上所述,此二部家谱皆流传稀少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我们常见的宗族谱多以活字刷印,活字本的特点是随摆随刷版,多为一版多用,造价较低。而此二谱皆为雕版印刷而成,由于刷印套数有限,故成本极高。另外,二谱开本高度皆在40cm以上,就算在以开本宽大著称的明代,如此大的开本也是不多见的。足可见当时家族的兴旺。两部珍贵的明代家谱将在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2018年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中上拍。届时,可飨书林饱学之士赏谱之癖。
徐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