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1
悦生堂本十七帖(吴云题跋)
清初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1.5×15.2cm
题签:悦生堂刻十七帖。两壘轩藏本。
鉴藏印:缪彤之印(白)古吴潘氏三松堂收藏经籍金石书画记(朱)吴云私印(白)两壘轩(朱)孟宪章吴桂香夫妇同珍共赏(朱)孟宪章(白)
题跋:1.吴云:《贾氏悦生堂》十七帖生平止见此一本。愉老人记。2.吴云:赵宋刻帖大抵多尚梨枣。此帖必出廖莹中、王用和之手。故笔法得执使转用之诀,可贵可贵。甲戌新正月,退楼题记。3.《太平清话》载:贾秋壑得《定武兰亭》使廖莹中以灯影缩成小字,全工王用和以灵璧石刻之,经年乃就,酬以武爵。
提要:是帖以贾似道悦生堂所藏十七帖为底本,延请名家廖莹中、王用和刊刻而成。流传极少,以吴云之博闻“生平止见此一本”,实为珍贵。繆彤、吴云、潘弈隽、孟宪章等名家递藏。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愉庭,晚号退楼,自号愉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人。金石学家、藏书家。精通金石考据,家富藏金石、图书。著有《古铜印存》、《古官印考》等。
潘弈隽(1740-1830),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雲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书法宗颜真卿、柳公权,篆、隷入秦、汉之室。山水师倪瓒、黄公望,不苟下笔。写意花卉梅兰尤得天趣,诗跋俱雋妙。《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有载。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江苏栟茶人。清代第十二位状元,官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侍讲等职。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清诗别裁集》收录其诗6首。时人称其“双全先生”。修有《苏州府志》,著有《双全堂文集》四十一卷存世。
RMB 10,000-20,000


Lot.10
定武兰亭序
旧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29×19cm
题签:1.宋拓定武兰亭序。五字初损本。康里巎邢子愿梁清标跋。妙鉴斋藏。2.宋搨定武兰亭序。3.北宋拓真定武兰亭五字初损本。杨慎题。
鉴藏印:六兼鉴定(白)卞璧楼(朱)何昆玉(白)河东薛绍彭印(白)鲜于枢印(白)虚州(朱)无分薄厚(朱)孟宪章印(白)妙鉴斋校评金石文字(朱)
题跋:1.康里巎:右定武兰亭,乃神妙之本。其宝藏之不可轻,勿与人也。康里巎题。 2.邢侗:足下天姿洪润,有意斯文之柄。乃时取窃似之徒,谬加尸祝,不肖疑即其人也。足下谓不肖所纂,多汉气,字饶晋法也。诚何敢当然于二家,差染指矣。足下天姿洪润,何难属猒汉晋。不肖才嚆矢耳,久知定武稧本在。足下以栴檀精榼,盛之宝姜若琛贝固宜。不肖欲借一摹,与旧藏镌本校。邢生平生颇贱阿堵,岂向知己轻攘三四千金。名法书且海内交游,目接而眎,攘此何为?暍欲一别金龟玉兔拓石耳。能相假,则敦一幹力持来,不十日还斋閤。吴叟兰洲箸此,将要一临其副也。时病惙,强作手书,託罗生为介,更匄宠于长文之质剂也。幸甚。足下方入借帖椟,送帖椟至矣。一切罗生当自言所持拙迹非赝物也。何日得裛天姿洪润以濯此塵襟乎。二墨二扇,长物耳,辄以侑函。侗稽首具。九日。 3.梁清标:桑世昌《兰亭博议》云:定武本有三,其一为李学究所藏,传为智永师所摹,其二字肥,薛道祖别刻,留公库,其三断字差瘦,得于脩城役夫,后藏康伯可家。又太宗命拓书,赵模等四人各搨赚本。宋濂谓赵模等得其形似,汤普澈得其笔意,冯承素兼形意有之。后之人见唐搨已为幸矣。定本于石晋时已被掠失,传未损五字拓乃定本之最善者,岂易获觏,爰採诸传记书于后。河北梁清标识。 4.愚尝界幅纸求松雪赵公书。公临《兰亭叙》见寄,后题略云:古今善书者,必以右军为称首,右军诸帖当以兰亭修禊叙为第一。彦晖当知此意也。其言可谓要而不烦矣。愚幼知学此,因公之言,加笃好焉。郝府所藏二本,与此同一石拓者,一本题云尚书何栗题题,一本则松雪翁、困雪鲜于氏之所审定也。此本尝为二公所观,岂以宋贤题识为定。遂不复有云,以示让欤。至正七年四月十三日,久旱而雨,是日清霁,书于颠学斋。 5.王澍:雍正十有二年,岁在甲寅,春二月十有二日。琅邪王澍观。 6.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犹能易万金。右米南宫题定武兰亭诗附录于前,此诗为识者指谜,不点俗目。
提要:唐太宗喜晋王羲之父子书法,得《兰亭序》真迹,命人临拓,刻于学士院,世以唐欧阳询摹本为最佳。现所传欧摹信本,因北宋庆曆间发现于定武(今河北定县),故名“定武本”。《兰亭序》刻本甚多,此刻浑朴、敦厚,为诸刻之冠。
RMB 200,000-250,000



Lot.12
东阳本兰亭序(启功、马彝德题签,张伯英、胡述曾、董玉麟、马彝德、刘葆珂题跋)
旧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0×15.5cm
题签:1.东阳本兰亭序,启功署签。钤印:启功(白)元白(朱)2.右军兰亭,丙寅春日,彝德题。钤印:秉心(朱)
鉴藏印:启功(白)元白(朱)张伯英印(白)少溥(朱)秉心(朱)彝德(白)胡十八子(白)五十八岁后作(白)董玉麐印(白)孟宪章吴桂香夫妇同珍共赏(朱)
题跋:1.张伯英:此东阳何氏本也,欣俛一行重出潢者往往割弃。予旧蓄明拓数本,今仅存其一而不知石归何处。荫樵出示此本是近时拓,能详其地不掌以语我。丙寅二月廿有九日榆莊老农张伯英获观题记。钤印:张伯英印(白)少溥(朱) 2.胡述曾:此东阳何氏本,榆莊老农之说洵然。先伯照楼公宰东阳十余年与何氏善,常籍拓寄赠戚友。此光绪年间事,距今未远,石当无恙。榆莊老农谓不知石归何处,其别有说闻欤。钤印:胡十八子(白)五十岁后作(白) 3.马彝德:此石结体妩媚,用笔古拙,确系右军原本。细玩各行直格皆是刻后加入。此石工太劣,误将“快”微损仿佛“怏”字。其刀痕犹显而易见也。彼将“快”字竟作“怏”字者,皆临本或摹刻本耳。民国十五年春马彝德谨记。钤印:彝德(白)秉心(朱) 4.董玉麐:右军书法之超逸,尽人能言之,无待再赘矣。余生也晚,自愧孤陋无缘能致古人名迹,所得见者晚近之物耳。近拓尚自可贵,况明以前旧拓或古人手迹,其见重于世不更可想耶。抑又思之旧拓固足重,若但收藏而不能则效,亦犹之无耳。假使非古本而能心摹力追,亦不限其于书法必无所获,则何必定求宋明拓本,而后能从事于临池耶。谬说如是质之,荫樵兄以为何如?丁卯九月董玉麐识。钤印:董玉麐印(白) 5.刘葆珂:荫樵兄出示欧阳率更令退笔临《兰亭帖》嘱跋,始悉此石近藏于何氏,并得详石之千余年来出没人间,若神龙变化如有为之呵护者信非寻常物可比也。忆壬子夏与蓬莱张井观先生同在鲁督幕府,曾赠以影印五字未损《定武兰亭帖》,其神味不若此石拓远甚。荫樵兄珍藏之。己巳正月下旬刘葆珂观并记。钤印:鸣梓(朱)臣珂(朱)
提要:是本又名何氏本,明正德间扬州出土,归何士英,木刻张元忭序、何士英跋。明末清初拓本石断为五。翁方纲在其《苏米斋兰亭考》中,对东阳何氏《兰亭序》拓本作了颇为细致的辨析,他认为何氏东阳本缘于《定武本》,是存世极少的定武善本之一,更接近于唐代定武真本,也更接近王羲之的原迹神韵,是当之无愧的“定武嫡裔”。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晚号东涯老人,室名小来禽馆,江苏徐州铜山县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光绪举人。曾任段祺瑞北洋政府副秘书长。擅书法,以行楷最有成就。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庄、方圆兼备,既宽博雄放又紧凑严密,内多劲力。行楷朴实秀逸,古拙自然。用笔万毫齐力,圆满峻发,点画所到之处,极具朝揖相让之法。笔笔中实,字字气满,凝重含蓄,不泥于古,不媚于今,富于创新精神。
胡述曾(1870-1938),又名胡十八、酸酸,贵阳人。姚茫父姚华老师。
马彝德,字秉心,号勺园,四川人。精法律,善书画。
刘葆珂 (1870―1943),字鸣梓,山东单县人。晚清民国间任河南省阌乡知县、直隶饶阳县县长、新城县县长、黄河工程局局长等职。
RMB120,000-150,000


Lot.32
唐颜鲁公祭侄稿 (启功题签,蒋仁锡、查慎行、陈奕禧等人题跋)
旧拓本
1册 纸本折装
31×17cm
题签:1.颜鲁公祭侄稿,康熙时名人跋尾。启功题签。钤印:启(朱)2.祭侄稿,康熙时名人跋尾。启功题签。钤印:启功之印(朱)3.平原祭侄帖,辛巳九月东山题签。
鉴藏印:启(朱)启功之印(白)陈喜(朱)农官大夫(白)武裂王孙(朱)初白庵主(朱)高密任氏鉴藏(白)任坪(朱)自坦公(朱)东海遗老(白)任延焘印(白)公覆(朱)也斋(朱)任延焘(白)延焘私印(白)贡夫(朱)雨若(白)香泉平生真赏(朱)孟宪章印(白)妙鉴斋(朱)
题跋:1.昔人谓翰墨之道通乎性情,右军书《禊帖》则有萧散意,书《曹娥碑》则有悲悯意,深于论书者也。《平原争坐》、《祭姪》二稿亦当各以一意求之。鍾声以怒心感者武,以哀心感者悲,书犹是矣。坦公先生有宋搨《祭侄帖》,辛巳九月借归野航中,展玩累日因题。丹林。 2.鲁公正书端庄严整,有快剑斫蛟鼍之势,然亦患其一注意尽,差远自然,其行书唯争坐一帖,最称煊赫,余亦不为尽合。此本祭姪帖为高密任坦公先生所藏,纸色墨色逼真,宋拓无疑,洵可宝也。野航主人以性情论书,可谓深得此中三昧,余故不复措说,聊题岁月而归之。时康熙四十年九月之望。青棠居士蒋仁锡识。 3.鲁公大节炳如,而书法必往问张长史,始益尽其妙,古人之虚怀如此,然或尚多以公好神仙之学,遂致不满。细玩公书,严重中实具飘渺飞举之妙,此岂顽心重肉者所能辨耶?顷尝学公麻姑壇帖,铲去一切,更觉无可湊泊。即以书论,公已神于书矣。兹祭姪帖皆在鹿脯座位间,而至其悲怒之意,见于笔墨之外,野航之论更无间然。康熙辛巳十月,获观于坦公世兄寓斋,遂题数语,以志幸甚云。河中后学吴叜拜记。 4.鲁公行书不多见,惟《蔡明远》《刘太冲》《争坐》《祭伯》《鹿脯》及此其神妙最著,而此稿行笔尤变化无尽。明时真迹在永丰聂氏,余见黄山吴用卿刻于《馀清斋帖》中与此绝类,或用卿得其真迹,故能鈎填焕发也。坦公老长兄藏旧拓本,精彩奕奕,纸墨皆沉黝,有气色可餐,当为宋物。余借归寓,临摹数日。因叹古人笔法有一定授受,自鍾繇至颜鲁公凡十七传,公死于李希烈,当时未闻得其传者,今茫无指点,但从搨本而独深私淑之心,钗股屋漏岂想像揣摩可到乎?虽然想像揣摩固不得,犹愈于不学也,以归坦公,必为妄谈喷饭。辛巳十月廿九日。海宁陈奕禧题于京师宣北坊邸舍。 5.辞之达者,言简而意该。如此篇首尾,纔百六十余言耳,而家国丧亡之故瞭如指掌,有足补史传之阙略者。按《唐书》季明为忠节公,少子随父在师中遇害,而不及吏平原一事。又云乾元初,杲卿赠谥,季明赠五品官,而不言赠赞善大夫。此二敏文中独详,又文中所指贼臣者乃王承业,所云泉明者乃忠节长子,史称泉明为承业所遣,未至而常山陷故寿阳真卿为蒲州刺史,始令泉明往河北求宗层。今观本文,则似泉明亦曾被陷于常山,迨贼平,始携寄明骨衬同归者与史传故有不合所当据文考正者也,至若鲁公书法及拓本之精善,吾友莲洋香泉诸君评骘当矣。余疑不复赘一辞庚寅九月廿九日。海宁查慎行观并志。
提要:是帖全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又称《唐颜鲁公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稿》,是颜真卿50岁时所书。由于此篇文稿是颜真卿为纪念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故持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一气呵成,后人评其为“颜体行书第一”。此拍品为清初陕西监察御史任坪所藏旧物,故首尾钤盖多方“任坪”、“任坪之印”、“坦公”等收藏私印。册末有署名丹林、蒋仁锡、吴雯、陈奕禧、查慎行等人题跋,言此拓本为宋拓也。上下夹板织锦包封,封面笺条上启功先生书“颜鲁公祭侄稿/康熙时名人跋尾/启功题笺”17字,并钤盖朱色圆形“启”字印章1方。内封页上,亦粘贴启功先生书“祭侄稿/康熙时名人跋尾/启功题笺”笺条1幅,上面钤盖朱色白文“启功之印”1方。
任坪,字坦公,号雨若。清早期山东高密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山西道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等职。康熙六十年(1721)因同陶彝等十人联名上疏,请立皇太子,而被遣往西部边境军前效力赎罪。雍正四年(1726)释还后辞职归里,闭户读书至终。
任延焘,字公覆,山东高密人。任坪长子,清代著名诗人。
蒋仁锡,字静山,清初山西临汾人,寓居京师大兴。其父蒋弘道为顺治年间户部左侍郎。仁锡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授礼部主事。工书法,善诗文,著有《绿杨红杏轩诗集》。
查慎行(1650-1727),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浙江杭州府海宁人。诗人、藏书家。清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著有《敬业堂诗集》等。
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浙江海宁盐官人。康熙三十九年官户部郎中,入直南书房,后任贵州石阡府知府、江西南安知府等职。其诗歌、书法著名当世,雍正间曾将其《梦墨楼法帖》抚勒上石,贮于内府。金石收藏甚富,其将平生所藏秦、汉、唐、宋金石逐一辨证题跋,辑为《隐绿轩题跋》,另著有《金石遗文录》、《春霭堂集》等。
RMB 200,000-250,000


Lot.33
安刻书谱 (启功题签)
清康熙初拓“沽水草堂”本
2册 纸本 折装
29.5×18cm
题签:1.书谱,安刻初拓本。启功题签。钤印:启功(白)元白(朱) 2.书谱,安刻陈书释文。启功题签。钤印:启功(白)元白(朱)
鉴藏印:启功(白)元白(朱)大兴乐氏(白)乐绍虞玺(朱)乐(朱)绍虞(朱)乐守勋印(朱)香山居士(朱)戟门金石记 (朱)光山胡石查收藏书画金石书籍印(朱)孟宪章(白)君郁(朱)
提要:是帖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安岐以孙过庭《书谱》真迹摹勒上石,释文部分由时任江西南安太守陈奕禧撰写,卷末刻“吴门顾嘉颖庭如氏镌”字样。镌刻甚精,形神具得,被公认为《书谱》之最善刻本。《帖学举要》载:安氏题跋中有“沽水草堂”。后石售于他人,在“沽”字上加一笔改成“活水草堂”。嗣后复转售,又凿去首撇,复为“沽水草堂”,然“沽”字上已有斧凿痕。故以“沽水草堂”又无凿痕者为初拓,“活水草堂”次之,“沽”字上有凿痕者最晚。细审此本即为“沽水草堂无凿痕”本。通篇乌金亮墨抚拓,自然匀净,老装旧貌,品相上佳,知出康熙良工之手无疑。首册卷尾有马蹄印石花,亦为初拓原刻佐证。启功墨笔题曰“安刻初拓本”,堪称精鉴。王戟门、胡义赞、乐绍虞、乐守勋、孟宪章递藏。
安岐(1683-1745),字仪周,号麓村,天津人。清前期著名书画鉴藏家。世为盐商,家资巨富,喜爱法书名画,明、清大收藏家项元汴、孙承泽、梁清标等人所藏书画精品大多为其收藏。孙过庭书谱真迹亦为其所藏,康熙年间摹勒上石,笔画精审,行款均依照真迹。刻成后便为众多书家、藏家竞相收藏。世称“安刻书谱”。
王戟门(1832-1870年),原名锡棨,字戟门,室名选青山房、天玺双碑之馆等,山东诸城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所藏金石碑甚富。
胡义赞(1831-1897),字叔襄,号石查,晚号烟视翁,河南光山人。曾任海宁州知州,晚任浙江同知。性喜金石考证之学,系晚清金石名家、书画家。王懿荣对其有“石公自得华亭妙”之评。
乐绍虞,祖籍浙江宁波,明永乐年间迁居北京。北京同仁堂乐镜宇次子。幼承庭训,开设宏达堂药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市副市长。
乐守勋,乐绍虞之子,雅好书画金石,收藏甚丰,不少藏品后捐故宫及各大博物馆。
RMB 100,000-150,000

Lot.34
曹刻书谱 (启功题签)
明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6×19.5cm
题签:书谱,江阴曹氏刻本。启功题签。铃印:启功(白)元白(朱)
鉴藏印:启功(白)元白(朱)孟宪章印(白)
题跋:余从外舅勺翁架头得见江阴本《书谱》,末有江阴曹骖题字。闻外舅言此,实为停云所自出,心穷疑之嗣取停云《书谱》以较,始悉其胎息之有自葱佩,老人之老眼为无花,太清真本既不可得,墨迹真伪又不可知,极欲得一册以备翻检。偶于厂肆得此残本,惜苦不完,遂以停云补四页,为比较之资。装池既就,其后复见有缺页,因借原本钩勒一过为志,他日再见当更补之。癸未夏日复见太清楼原石二百行,真人间之环宝。此册虽不迩原石,然较之停云诸刻、吴郡笔法差以,不坠录此志幸。丙戌小暑后一日,荔秋来纵谈倾,信笔记之。
提要:是《书谱》为明代著名才子曹骖据北宋大观间“太清楼本”抚刻而成,系《书谱》重要版本。帖末刻有明嘉靖二十二年曹氏跋语1篇,并镌“长洲梁元寿刻”款识,传拓甚为稀少。尾有前人墨笔跋文百余语,叙述得此帖,如何重新装池及与“太清楼本”、“停云馆本”对比之经过,亦言及此册“以停云馆本”补四页及“复见有缺页借原本勾勒”等语。《书谱》为唐孙过庭所撰书,传世仅存上卷分二个体系,真迹本原藏宋内府,有宋徽宗题签及藏印等。明末清初归孙承泽,康熙时归安岐,后又入藏清内府,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刻本体系,以宋大观年间所刻“太清楼本”为宗,较墨迹本每行高二、三字,今全本已佚。此曹骖本为“太清楼”一脉嫡传,颇可宝藏。
RMB 60,000-70,00

Lot.35
敦让堂本书谱
清朱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8×21cm
提要:是书谱首有前人墨笔所题“敦让堂书谱硃拓本”字样。通篇以朱砂扑拓。字口清晰,色调沉厚。《书谱》朱拓本较为少见。品相上佳。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著《书谱》二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义。
RMB 150,000-180,000

Lot.38
汉孔宙碑(王懿荣题跋,江标题签)
明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0.5×16cm
题签:1.宋拓孔季将碑并阴。 2.泰山都尉孔季将铭。孝玉藏汉刻旧拓本,建霞记。钤印:标(朱)
鉴藏印:御赐龙(朱)钝根(白)暂羁固始葛成修家(朱)二爨寄庐(白)安昌孙氏静观室收藏章(朱)孙甲荣印(白)仲龢(朱)仲龢过目(朱)王孝禹所藏数百年前旧拓本(朱)孝禹(朱)孟宪章印(白)妙鉴斋(朱)妙鉴斋(朱)铁岭李慎柏孙氏鉴藏(白)辽阳世泽(朱)忠厚传家(白)
题跋:王懿荣:孝丈此本,“凡百印高”“高”字较各本俱完,并碑阴亦属一时纸墨,近四十年目中所见此为第一。光绪已亥正月,南斋退直十八日雪后,懿荣。钤印:钝根(白)
提要:是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东汉延喜七年(164)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隶书,15行,行28字。碑主孔宙,为孔子第十九世孙, “建安七子”之一北海太守孔融之父。碑文结体端庄飘逸,风度翩翩,清朱彝尊赞其曰“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王氏跋中云第9行“凡百邛高”“高”字“口”部较各本俱完好,当为“所见第一”,传世极罕,颇可宝藏。王懿荣、王孝禹、李慎、葛成修、孙甲荣、孟宪章等名家递藏。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莲生,山东福山人。近代金石学家,发现并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官国子监祭酒。八国联军入侵时,参与京城保卫,城破后投井殉国。
王孝禹(1847―?),名瓘,字孝禹、一作孝玉,四川铜梁人。曾入两江总督端方幕,能诗,工画山水,精鉴别,富收藏,以金石书法闻名于世人。
江标(1860-1899),字建霞,号师邧,又自署誃笘。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光绪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学政。好为骈文,兼工绘画,喜搜辑金石文字。著有《灵鹣阁诗稿》、《红蕉词》等。
李慎,清道光咸丰时人,字勤伯,号柏孙,铁岭人,隶汉军旗,咸丰三年进士,官陕西布政使,西宁办事大臣,工篆隶、精鉴赏,收藏名迹极富。
孙甲荣,原名荣春,字仲和,号羲人,室名静观室。江苏武进人。晚清著名藏书家,陟县图书馆现存古籍图书八千多册,许多珍贵善本书,多系孙甲荣之子孙永华所献。
葛成修,字德三,河南省固始县人。因藏二爨初拓本藏书楼故又名二爨寄庐。
南斋,位于紫禁城乾清宫西南。原为康熙帝读书处,又名南书房。设立于康熙十六年。南斋设立之初,是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以备随时应召侍读、侍讲。此后逐渐成为一个权力核心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南书房的政治地位极其重要。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曾述及其在中央政权中的重要位置:“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视草”。
RMB 200,000-250,000

Lot.44
北魏郑文公下碑 (褚德彝题跋)
清嘉道间拓本
1函2册 纸本 折装
34.5×18cm
题签:妙鉴斋藏旧拓郑文公碑,上,妙鉴斋藏。旧拓郑文公碑,下,妙鉴斋藏。
鉴藏印:褚(朱)归安吴氏两壘轩收藏吉金印(朱)吴云字少甫号平斋晚号得海(白)汉镜斋(白)郑斋(白)均初研口口金石文字(朱)孟昭臣字殿选长寿(白)花甲以后书(朱)孟宪章吴桂香夫妇同珍共赏(朱)
题跋:褚德彝:北魏石刻当分造像、碑志为二派,造像记半出庸僧石师之手,率粗犷刀多于笔,无当大雅碑志但诵其文字渊懿者,其书半出学士之作。是碑文章沉郁深厚。尤存汉晋典型,惟书者名不著,以云峰诸题名证之,可定为郑道昭书。今观其书,中正盅和,英粹合极,笔超神迹,儵忽万象,而篆势分均,草情全具。北书多剑拔弩张,斩钉截铁。是碑则菩萨低眉,龙象皆能降伙宾代北书家一大宗。虽刁奉国志之圆润张神囧碑之清峻皆当逊之。余昔年曾为北碑选目,列此碑于上等,自谓尚不谬也。辛酉年三月中沐,褚德彝记于碑英室。钤印:褚(朱)
提要:是碑为北魏名碑,乾隆间始有拓本。此本34行“惠”之“心”字底虽损犹存,42行“颂”字完好,16行“秀”字完好。再审纸墨陈旧之气当出自嘉道之际,且早拓本殊为难得。吴云、沈树镛、褚德彝、孟宪章等名家旧藏,尾有褚德彝长跋。
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义,避宣统讳更名德彝,字松窗、守隅等,号礼堂,又作里堂,别号汉威、舟枕山民等,浙江余杭人。篆刻家、考古家。篆刻初师浙派,后精研秦汉印,侧款则刻篆文。著有《金石学续录》、《竹人录续》、《松窗遗印》等。
沈树镛(1832-1873),字均初,号郑斋,室名宝董室,江苏南江(今上海市)人。官内阁中书。精鉴别,富收藏,著有《书画心赏日录》等。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晚号退庐,浙江归安(今吴兴)人。金石学家、藏书家。精通金石考据,家富藏金石、图书,著有《古铜印存》、《古官印考》等。
RMB 150,000-180,000

Lot.53
唐道因法师碑(叶志诜题签、题跋)
旧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2.3×20.7cm
题签:宋拓道因碑。紫垣观察所贻,东卿藏。钤印:东卿(朱)
鉴藏印:东卿(朱)南皋刘氏家藏(朱)王氏藏书室印(白)鄂亭(朱)冯荣印(白)方廷瑚(白)惺斋(白)陈满绣(白)君郁(朱)
提要:是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唐龙朔三年(663)镌立。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此本尾有叶志诜朱笔长跋??叶志诜(1799-1863),字东卿,晚号遂翁、淡翁,湖北汉阳人。嘉庆九年入翰林院,官国子监典簿,升兵部武选司郎中,后辞官归。学问渊博,游于翁方纲、刘墉门下,长于金石文字之学,能辨其源流,剖析毫芒。收藏金石、书画、古今图书甚富,冠于两湖,所藏彝器尤多,吴荣光《筠清馆金石录》 多采录之。
方廷瑚,字铁珊,号幼樗,浙江石门人。嘉庆举人,官平谷知县。清代著名诗人,著有《幼樗吟稿》。
欧阳通(625-691),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大臣、书法家,欧阳询之子。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后因得罪武则天而被害。
RMB 100,000-120,000
中国书店2019秋拍日程
预展时间
2019年11月20-22日 9:00-17:30
拍卖时间
2019年11月23日(星期六) 9:30始
存精寓赏—孟宪章先生旧藏
2019年11月23日(星期六) 时间顺延
金石碑帖资料专场
2019年11月23日(星期六)时间顺延
适情雅趣专场
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 9:30始
古籍善本 · 西文影像文献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