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登录
验证登录
个人 单位
获取验证码
我已同意 竞买条款, 拍卖协议, 快速支付协议, 物流运输服务条款及 隐私条款。
  • 用户名
  • 密码
  • 确认密码
  • 单位名称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经办人手机
  • 验证码
  • 手机校验码
我已同意 竞买条款, 拍卖协议, 快速支付协议, 物流运输服务条款及 隐私条款。
提示

确 认

  • 首页
  • 拍卖
    • 限时拍卖
    • 线下预展
    • 往期回顾
    • 拍卖规则
  • 专题
  • 帮助中心
  • 登录
  • |
  • 注册
  • |
  • 微信公众号
  • 拍品分类
搜索

栏目中心
Column Center

  • 最新公告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中国书店2019年秋拍 | 存精寓赏——孟宪章先生旧藏专场 (一)

2019-11-13


7.jpg

Lot.7

《墓田丙舍帖》《宣示表》《黄庭内景经》《玉版十三行》《颍上本兰亭序》五种合册(翁方纲、崇恩、顾杲等题跋)

旧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29×19cm


题签:1.宣示表。王羲之临宋拓神妙。2.宋拓王右军内景经。3.玉拓十三行,董元镜题签。

鉴藏印:苏斋墨缘(朱)冯行贤印(白)生富(朱)玉牒崇恩(白)赵氏子昂(朱)懋敬家藏(朱)大树将军之后(白)朱善旂印(白)覃谿审定(朱)尹尊私印(白)巳西(朱)覃溪(白)长乐(白)三槐分绿(白)俨若图书(白)吴世家(白)吴门缪氏珍藏(朱)兰陵文子收藏(朱)娄东毕泷涧飞氏藏(朱)毕涧飞秘笈印(朱)语谿吴氏华灯阁金石(朱)吴乃琛印(白)尽忱(朱)覃溪审定(朱)翁方纲(白)覃谿(白)仰丘(朱)安懋卿(白)晋陵安仲子图书(白)安紹芳印(朱)顾杲之印(白)水邨道人(朱)善旂审定(白)王履吉印(白)笔研精良人生一乐(朱)杲之印(白)顾氏子方(白)崇恩(朱)崇恩(白)安紹芳印(白)一字未央(白)朱善旂借观记(朱)崇恩审定(白)朱善旂印(白)善旂审定(白)石门吴乃琛尽忱珍藏(朱)妙鉴斋(朱)语铃(朱)


题跋:1.翁方纲:越州石氏帖,义门尝憾退谷之失考,然义门或亦有考之未尽者。愚虽援鄱阳《隶续》,然著录之详,更无先于陈思者矣。乙丑三月十日。方纲又书。钤印:苏斋墨缘(朱)

2.翁方纲:愚后跋谓宜再考者,非欲驳正义门也,乃谓此实南宋拓本,不能概执石氏帖目以断之耳。陈思亦是南宋书坊间人,而曾宏父叙诸帖之目,顾不及之何欤。三月望。方纲又记。

3.翁方纲:此二帖,丙舍与鼎帖位置不同,宣示与大观位置不同,而神理清逈,实文氏停云刻所从出。第越州石氏帖目有丙舍无宣示,陈思丛编与义门著录并同。而此本纸实相接,此所当再考者。然其为宋拓,确乎无疑。南石仪部,幸善藏之。方纲。钤印:翁方纲(白)覃谿(白)

4.崇恩:道光庚戌四月九日,宫太保师相出此册见示,拜观审定,谨识以记墨缘。崇恩。钤印:玉牒崇恩(白)

5.题眉酷肖王虚舟先生笔意,殆手迹也。钤印:仰丘(朱)

6.顾杲:顾杲观。钤印:杲之印(白)顾氏子方(白)

7.崇恩:和平肃括,想见六朝遗轨。近人刻本纯用轻跳之笔,失之远矣。钤印:崇恩(朱)

8.崇恩:此经宋徽宗题为王羲之书,黄长睿已证其非,赵孟頫目为杨羲书,庶几近之,然究亦无确据也。董氏戏鸿堂仅勒为行,刻手殊劣,惜未见王氏鬱冈帖为何如耳。庚戌六月廿一日。崇恩。钤印:崇恩(白)

9.崇恩:此颍上本之致佳者,其用意行笔之妙,居然可寻。覃溪先生评稧叙,恒致不满于山石,故不著一语。然和璧隋珠,神光终在,固不以一人之好恶而掩也。庚戌四月十一日。崇恩。钤印:玉牒崇恩(白)

10.崇恩:此石虽已断泐,而笔意如生,宛与手写者无异,以足知古碑经翻刻失真者多矣,此旧拓之所以足宝也。崇恩谨记。钤印:语铃(朱)

11.此即白玉版十三行,世所谓贾似道原刻晋字已断本也。邵氏松年曰,见李苏邻所藏白玉碧玉合璧,有姜苇间题签,王梦楼跋语,皆谓入贡内府者为白玉,杭本为碧玉。内景经可定为宋拓,贾氏秋壑山堂所藏也。

12.宣示表,星凤楼比此第一行较长,多两字,以下每行递多一二字不等。秘阁续帖本与此行款相同,然此本固胜于星凤楼,尤胜于秘阁续帖也。所见宣示表,此为第一。壬午中秋。


提要:是册内收鍾繇《墓田丙舍帖》《宣示表》、王羲之《黄庭内景经》、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王羲之《颍上本兰亭序》拓本数种,附王深题禇遂良书《唐文皇哀冊文》一开半。此本经明清两代安绍芳、顾杲、缪日藻、冯行贤、毕泷、董元镜、翁方纲、崇恩、朱善旂、吴乃琛等鉴藏,钤印累累。有清代著名鉴藏家翁方纲、崇恩多段题识,并明代顾杲观款一行。《墓田丙舍帖》《宣示表》,翁方纲跋中称“此实南宋拓本”。《玉版十三行》为碧玉版无疑,传拓当在乾隆前。末跋中误将“白玉”“碧玉”两名混淆。《颍上本兰亭序》,又名思古斋刻石本,传为褚遂良摹刻,相传明嘉靖间在安徽颍上县城掏挖南关井所得,故名。褚摹兰亭以此宋刻石为最佳,石相传毁在清初。张彦生《善本碑帖录》云:“此石翻刻本很多,原石拓本多是擦墨,墨色有浅重斜擦纹,翻刻多无。”此本当为原石明拓擦墨本无疑。

安绍芳(1548-1605),字茂(懋)卿,号砚亭居士。安如山之孙,安希尧之子,无锡(今江苏无锡)诸生。能诗,工词翰,书临曹娥碑,山水摹黄公望、倪瓒。有《西林全集》行世。

顾杲(?-1645),字子方,常州府无锡人。顾宪成从子。因写檄文攻击魏忠贤,致激众,死于义阊门。??冯行贤,字补之,江苏常熟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十八年以后。能诗善书,精于篆刻。

缪日藻(1682-1761),字文子,号文山、南有居士,江苏苏州人。康熙五十年(1715年)进士。善鉴别书画,收藏甚富,室名“缪晋斋”。

毕泷,乾隆、嘉庆年间人,字涧飞,号竹痴,江苏镇洋(今太仓)人。毕沅弟。善画山水及竹石,兼工诗。精鉴赏,遇精品,不惜重金购藏,故多宋、元、明人珍品。董元镜,乾隆间人,字观我,一字用晦,号石芝,别号农阳外史,汉军正黄旗人。官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工篆,分铁笔。藏旧拓碑版甚多。

翁方纲(1733-1818),号覃溪,晚号苏斋,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精鉴赏,富藏书。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冠绝一时。尤精书法,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翁刘梁王”四大家。

崇恩(1803-1878) ,觉罗氏,字仰之,满洲正红旗(一作正蓝旗)人。官仕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先后任山东巡抚、内阁学士等。喜收藏、精鉴赏,收藏歷代书画、古籍碑帖极富,是清代中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金石学家、诗人。

朱善旂,字大章,号建卿,清道光、咸丰年间浙江平湖人。收藏家朱为弼之子。曾任国子监教员,精于金石。著有《敬吾心室彝器款识》。

吴乃琛(1882-?),字尽忱,浙江崇德(今属桐乡)人。1903年癸卯科举人,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12年任北大监督,后任中国银行副总裁、财政部泉币司司长等职。著有《货币学》、《银行统计学》等。 


RMB 250,000-300,000





14.jpg

14-1.jpg

Lot.14

汉乙瑛碑 (启功、李云超等题签)

明拓本

1册 拓本 折装

29×18cm


题签:1.明拓乙瑛碑。妙鉴斋藏,启功题签。钤印:启(朱) 2.明拓乙瑛碑。观妙斋藏,启功题耑。钤印:启(朱) 3.明拓乙瑛碑。一九七三年。钤印:李云绍(朱) 4.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

鉴藏印:启(朱)李云绍(朱)德化万氏薇生珍藏印(朱)君郁(朱)

提要:是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153)立于山东曲阜孔庙。隶书,凡18行,行40字。结体方整,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此本第2行“请置百石卒”之“百”字长横未损且右下石花尚小,第3行“辞对故事辟雍礼未行”之“辟”字可见二横。启功先生题为“明拓”本,原装旧貌,殊为难得。孟宪章先生旧藏。


RMB 150,000-200,000





15.jpg

15 (1).jpg

Lot.15

汉孔彪碑 (启功题签)

明拓本

1册30开附原木盒 纸本 折装

31.2×18.5cm


题签:1.明拓孔彪碑,启功题签。钤印:启功(白)元白(朱) 2.明拓孔彪碑,静石楼藏。


鉴藏印:启功(白)元白(朱)石之农(朱白)汉农(朱)篆坡玩味(白)金石居珍藏(白)妙鉴斋(朱)


提要:是碑全名《汉博陵太守孔彪碑》,东汉建宁四年(171)立。原在山东曲阜孔庙,1996年移入孔府西仓汉魏碑刻博物馆。隶书18行,行45字。通篇用笔沉着飘逸。杨守敬赞云“碑字最小,亦剥落最甚,然笔画精劲,结构谨严,当为颜鲁公所祖”。此本第6行“削四凶”之“削”、“小”部可见,第2行“乃翻尔束带”之“乃”右侧与石花尚远,14行“辨物居方”之“辨”、“局”皆存大半。品相上佳,墨色古旧,装帧考究。启功墨笔亲题“明拓孔彪碑”,又为孟宪章先生插架之物,殊为难得。


RMB 160,000-180,000




18.jpg

18 (1).jpg

Lot.18

唐砖塔铭附唐王氏造像 (启功题签,启功、杨龙石、杨庆麟、邵松年、邵福瀛题跋)

清早期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23.5×15.5cm


题签:1.砖塔铭附唐王氏造像。启功题签。2.唐造像旧拓本王居士砖塔铭合装。振甫兄属题,露園湛。3.唐造像残石旧拓


鉴藏印:启功(白)启功(白)启(朱)元白(朱)湛玺(白)澥(白)龙石(白)龙石(朱)松年(朱)伯英(朱)臣年之印(白)庆麟(白)吴江杨氏金石(白)振甫(朱)庆麟之印日利千万(白)镇洋毕氏鉴定(朱)渔阳孟宪章字君郁鉴定金石书画长乐永康(朱)孟宪章印(白)渔阳孟氏考藏图书(白)妙鉴斋校评金石文字(朱)孟宪章印(白)妙鉴斋(白)


题跋:1.启功:王居士砖塔铭即碎之后,残石中说罄一石独大,珍者号曰“说罄本”。不知何时有人于其背刻伪苏书绝句一首,世遂并《说罄》一石而疑之。此册各残石拓既精工,又以伪苏书拓本附后,更为可贵。盖古刻真伪,比观立见,不烦辩说再见伪苏迹之妄,益证其与原石无关,抑或伪苏书原在其《说罄》翻本之后,则更无害《说罄》原石之为唐刻矣。此本为吴江杨氏,虞山邵氏所递藏,见于两家四世题跋并载于《古缘萃录》。前有唐造像,乃同为显庆年刻而合装者,其拓墨更旧,并可宝玩。余幼年学书临此铭,继见石背苏书之说,每难索解。君郁兄见示此册,所惑者涣然冰释,信快事也。时公元一九七四年中秋,启功识于首都小乘巷寓庐。

2.杨澥:细玩此碑,书法东坡先生用笔,似得此神理,善鉴古人书者或不以余言为河汉也。甲辰腊月廿五日闲窗漫识,病叟龙石。钤印:澥(白)

3.邵福瀛:别坿整拓乙纸,字口已漫甚尚是同光时物,近想更残泐不堪矣。壬辰九月海父记,时年七十五。

4.邵福瀛:唐郴州司兵恭军王友方造像铭。十一月廿日乘三轮跌伤右臂今渐愈试写此。庚寅十二月初三日大雪初晴,寒甚。海父署签。

5.邵福瀛:孙氏《寰宇访碑录》据仁和赵氏晋斋拓本著录。

6.邵福瀛:道光甲辰距今庚寅已百零五年矣。是日又记。

7.邵福瀛:孙氏《访碑录》作“六月”,细审此拓似“四”字也。海父记。

8.杨澥:右初唐人建塔勒石,前后残缺,仅存一百九十余字。审其笔法,近褚而妩媚态过之。拓墨极旧,未见著录家收采,可宝也。龙石老人。

9.杨澥:王居士砖塔铭与此同时物也。乙巳正月廿二日宿雨新霁,病榻晓起,展阅记之。龙叟。钤印:龙石(白)

10.杨澥:大唐纪念前题名一行云:“息彬州司兵恭军友方修文”。曰:“息”者,其子也。“有方”其名也。“修文”撰此铭文也。??此体例,亦未见于他碑。“修”作“脩”此六朝人遗意。乙巳四月廿九日,孓翁。

11.杨澥:此唐刻旧墨于甲辰秋杪,淂于吴门估人之手,未几冬初骤病,中风延为偏痼疾。遂归家偃息,迄今已四年,尚在世间。而此生不复再作郡垣之想。此册蠹蚀已甚,必须重装,万不可再用绫绢禳裱,好料半帋嵌装最妙。我手中已不及,所望于振甫成之,书毕一叹。丁未九月十二日晴窗记,龙叟。

12.杨澥:此帖得后即病,中风归家,迄今已历六年。初不料至今尚在人世也。今年夏首逢大水荡上之屋,水入二尺许不能住,逃邂至江南王雪亭内侄家借躲,不料荡上之屋墙垣尽塌,竟需大加修葺方能回转。姑佟吾弟稍有资寄来或当修治破屋,迄今秋尽冬初未有消息,闷坐如木偶,可叹也。己酉九月十九日。钤印:龙石(朱)

13.杨澥:庚戌春,竭蹶修葺句完,仍居云:吾年已七十一矣,大约当尽命于斯。今逢此奇冷天气,筋骸挛蹜,十指僵不能握管,衰惫之苦,莫可言状。展阅一过并书志之。辛亥十一月廿六日,时正三九。钤印:杨枯杨(白)

14.邵松年:此种《砖塔铭》是破为七块而仅失其一者。惟《说罄》一块笔画过细,疑非一时所拓。第一块多“文英宗府歌”五字、“魏”大半字、“敬”“乐”“缕”三字多数笔亦五块拓中所不多见也。钤印:伯英(朱)臣年之印(白)

15.邵松年:此块笔意圆处多且肥,是初碎时所拓。据此觉《说罄》由非同时所拓者。丙申上巳。钤印:伯英(朱)臣年之印(白)

16.杨澥:此坡仙诗刻石,闻与砖塔残石同在一处。两见拓本俱坿砖塔,或者当年有墨本流传后人勒石者欤。己亥浴佛后一日。龙石记。钤印:澥(白)

17.杨庆麟:《砖塔铭》出土于明万曆间,在郃阳县山中,石质甚薄,初出土时即碎其一角。旧时闻藏郃阳官库,后又不知何故移入郃阳城外康氏家中。道光初元,嘉兴人沈名应彤号味蔗,宰郃阳,从康氏拓数本,每本酬以朱提四钱。次年沈奉檄差出董姓者署令长从康氏檄取残石仍存诸库。癸未岁沈回任郃阳,则石在库焉,石次第破裂,始碎其角,继断为三,又破为四,最后作七块,近数十年来又佚其二焉。道光七年间因石漫漶已甚,重加剜鑿,骨骼尽失其真矣。乙丑冬十一月二日敬录先大夫砖塔铭跋语一则。振甫杨庆麟。钤印:庆麟(白)振甫(朱)

18.杨庆麟:先大夫谓《砖塔铭》与前刻同时,故令潢匠合装一册。麟又识。钤印:吴江杨氏金石(白)

19.杨庆麟:旧藏《砖塔铭》有先大夫跋语,考据极详,悉数年前因露园仁棣见而爱之,遂以持赠。继又从露园乞得此本,因坿装于造像残石之后并敬录跋语于左。

20.杨庆麟:按此铭翻刻有二本,一为长洲郑廷旸嵎谷临,一为吴县钱湘思賛书,皆临摹善本。郑娟秀,钱瘦劲。原刻破裂,则此二本皆可宝也。余与二君善,故得其详,此铭原刻不知高广若干几行,行几字以槌碎拓本较之,周有边框,刻大花叶,约寸许,首行墨师“频迈”二字,以此準之。当时每行十七字,径八分,上下占二分则是高曰二尺也。前一行是标题及撰书人姓名、铭序二百十一字,铭词四十八字,推之当为序十三行,铭三行,总计之得十七行二十七字,其为砖盖方二尺也。製文者上官灵芝,《唐书・上官仪传》有子庭芝,此灵芝或是庭芝之弟兄。碑刻于显庆三年正与庭芝同时也。书者敬客,敬氏为河东右族,而敬客事迹无考。楩梓谷长出南山,北流合成国渠。又谷口有兴教院,即百塔信行禅师塔院,并在长安县南六十里。又《法苑珠林・神异篇》载:随终南山梗梓谷释普安一条云:“隋文帝时佛教大兴,广募遣僧依旧安置,时梗梓一谷三十余僧应诏出家”云云。是“楩梓谷”又作“梗梓谷”也。偶阅《金石萃编》手录此则,时同治辛未三月朔日二鼓,振甫识。钤印:振甫(朱)


说明:此本初为镇洋毕沅所藏,道光二十四年秋杪,杨澥得于吴门。后传其子杨庆麟,后传至邵松年(杨庆麟婿),再传于其子邵福瀛,最后为孟宪章先生所得,又经启功先生过眼,可谓递藏有序。


提要:王居士砖塔铭唐显庆三年(658)刻于砖上,楷书,17行,行17字,上官灵芝撰,敬客书。与褚遂良字体有神似之处,然不乏端凝。结体既端庄方正,又丰泽秀润,为曆代书家奉若拱璧。此本左上“说罄石”、“顦顇石”、“迹往石”3石,右下“灵芝石”、“敬客石”、“其载石”皆在,为较早之“六石本”,流传稀少,颇为珍贵。邵松年考证,此第一块多“文英宗府歌”5字,“魏”大半字,“敬”、“乐”、“缕”三字多数笔,亦五块拓中所不多见也,实为珍贵。册内另收《王氏造像记》、《苏书绝句》、邵松年泥金小楷及墨笔所书《砖塔铭》铭文各1纸、杨庆麟墨笔书铭文1纸。

杨澥(1781-1851)字竹唐,号龙石、聋石、野航子。松陵(今江苏吴江)人,中年移居苏州。性嗜篆刻,以秦汉为宗,兼学明代文彭与清初顾苓,又上溯元人,旁涉浙派,融会贯通,于吴门印林名声蜚然。《广印人传》卷七谓其:“于金石考据之学,靡不精覆。刻印以秦汉为宗,力救妩媚之习,真印学之圭臬也”之评。《再续印人小传》卷二亦有:“善篆刻,为江南第一名手”之评语。足见其影响之巨。存世有吴隐所辑《杨龙石印存》。

杨庆麟(?~1866)字振甫,号敬士,江苏吴江人。杨澥之子。道光三十年进士。曆官广东布政使。能治印,克承家学。精鉴赏,富收藏,邵松年所著《古缘萃录》所收主要为其自藏与杨庆麟所藏书画。

邵松年(1848-1924),字伯英,号息盦。室名澄兰堂、兰雪斋、古鲸琴馆。江苏常熟人。同治举人,授任内阁中书。光绪九年获殿试二甲第五名进士,入翰林院,散馆授编修,任会试同考官。光绪十七年任河南学政。精鉴赏为近代著名收藏大家。著有《古缘萃录》等。

邵福瀛,字海父,邵松年之子,江苏常熟人。精鉴赏,善收藏。


著录:1.《启功丛稿(艺论卷)》(第二三页,中华书局,二四年七月第一版) 2.《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上册)》(第一七三页,文物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 3.《启功全集(第五卷)》(第一二九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版) 4.《古缘萃录》(第十七卷,邵松年著,清光绪三十年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


RMB 800,000-1,000,000







19.jpg

19 (1).jpg

19 (2).jpg

Lot.19

出水前拓本《瘗鹤铭》 (张祖翼题签,张祖翼、启功、刑世铭题跋)

明出水前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4×19.5cm


题签:1.瘗鹤铭。水拓本六十七字。磊盦。2.瘗鹤铭。水前拓本。磊堪藏。


鉴藏印:覃谿(朱)磊翁(白)T.Chang(朱)磊盦(朱)逖先所得金石(白)渔阳孟宪章字君郁鉴定金石书画长乐永康(朱)孟宪章印(白)妙鉴斋校评金石文字(朱)妙鉴斋(朱)享之千金(朱)满洲正蓝旗乌肃氏(白)瀋水世家(白)不必子孙世守愿守远代湮尽归识者(朱)甘泉守之谢氏所藏(白)孟宪章字君郁长寿(白)述古阁董氏金石文字经眼之章(朱)磊盦审定金石(朱)逸耘(朱)子應(白)磊翁(白)祖异(白)旧砚斋金石书画(朱)翼(朱)磊盦(白)逖先读碑(朱)逖先(朱)启(朱)再壬子以后作(白)启功(白)


题跋:1.启功:鹤铭堕水,殆及千载,水激沙礲,锋鎩已颓。出水既久,复经剜剔,面目于是全非。然摩娑拓墨,犹足想见陶隐居辈扪崖捉笔时。李越缦有句云:“名山如见六朝人。”又遑计其存字多少、点画完阙乎?况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君郁先生宝之,宜矣。启功获观因题。钤印:启(朱)再壬子以后作(白)启功(白)

2.张祖翼:此宜都杨氏缩影之图。钤印:磊翁(白)

3.张祖翼:此本得八十三字,中有数字模糊,恐即是陈沧州本也。磊翁。钤印:T.Chang(朱)

4.张祖翼(内页批注):(1)以翁北平本较之,上皇二字同。(2)岁得于华四字与翁本同。翁云:“华字下半在隐约间。”(3)岁化于朱四字与翁本同,翁本多一方字。(4)翁本有天其二字,而无未遂吾翔四字,与翁本同.(5)乃裹以玄黄之六字与翁本同。(6)翁本有幣藏乎三字,此本无。(7)山之下仙家五字,翁本同。(8)石旌事篆铭不六字,翁本同。翁本多朽词曰三字。(9)禽浮二字翁本同。翁本多相此胎三字。(10)唯髣髴事亦微六字,翁本同。(11)翁本多厥土惟宁后荡六字。(12)洪流前固,翁本同。翁本多一重字。(13)爽塏势掩华亭爰集八字,翁本同。(14)真侣瘗尔四字,翁本同。(15)冬山徵君四字,翁本同。(16)丹杨外仙尉五字,翁本同。(17)翁本多江阴真宰四字。共计翁本多于此本二十三字。

5.邢世铭:我闻焦岩巅,古冢昔瘗鹤。其下镌碑铭,屹立水云壑。海若时怒冲,丰隆还肆虐。若崖千尺裂,石断欹山脚。月落天昏黑,但见光芒灼。莫非神鬼护,不使鱼龙攫。南徐太守贤,嗜古穷扬?。水涸窥坡陀,残铭犹约略。隆冬募壮士,捥以辕轳索。剔藓从云根,剜苔露霜锷。譬如合浦珠,英光先闪烁。又如延平剑,宝光自腾跃。鸟看三癸覆,石拟五丁削。虎卧兼龙跳,笔势如椽拓。年代曆几朝,铭为谁氏作。疑顾复疑陶,征引抑何博。要知旷世物,俊贤难假托。必欲实其人,毋乃失之凿。咸丰九年秋八月初三日。南湖渔者邢世铭题,时在鄂城。钤印:逸耘(朱)子膺(白)

6.张祖翼:光绪二十六年秋九月,有事苏州道出上海。帖贾沈念岵以此本求沽,遂以善贾得之。计所存六十七字,较陈沧州太守所获少十九字。考沧州太守出之江中,现存之石凡七十七字,并不全九字,共得八十六字。此本并不全者,都六十七字耳。而上皇之皇字,化于朱方之化字,沧州本反无之,岂此本尚在沧州竖石之前邪?观其墨色浓淡互见,燥湿相闻,其为艰难而施工者无疑。陈本未出之前,世所贵水拓本者,殆即此类也欤。后有古风一篇,甚佳,为邢世铭作。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春三月。重装于荷花江村。因书数语于邢诗之后。桐城张祖翼逖先识。男延厚、延奂侍观。钤印:磊翁(白)祖异(朱)

7.张祖翼:汪退谷《瘗鹤铭考》云:“此陈沧州太守鹏年出之江中,现存之石凡七十七字,又不全者九字,共八十六字,其无字处以空石补之。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夏六月十四日。退谷居士汪士鋐。”逖先录。钤印:翼(朱)

8.张祖翼:陈本不全九字:逸、得、华、奚、羽、微、尔、华、绛。今此本不全者八字,惟无“逸”字,余皆同。钤印:磊盦(白)??9.张祖翼:祖翼按:陈本玄黄之玄误作厷,厥土之土误作上,又糸字不知何字所误,且此本有上皇之皇字,有化于朱方之化字。陈本皇字化字皆无之。是此本在陈本之前无疑。磊翁记。钤印:磊翁(朱)

10.张祖翼:糸字乃奚字不全者。翼又记。

11.张祖翼:退谷居士云:按此碑原文首尾不足二百字。欧阳文忠《集古录》谓好事者往往只得数字,惟余所得六百余字独为多矣。《东观余论》以为印书者误以十为百,盖文忠当时所得实只六十余字耳。淮安张力臣弨亲往摹拓,曆尽艰苦,先后亦衹得六十九字,并不全字在内。其时即有重立原石之志,著为论说,既而不果。元都元敬穆于正德丁丑冬,偕钱德孚、俞贞明踏雪访之。只拓得可读者二十字。王弇州云:叶伯寅得袁尚之本仅十六字。赵彦卫《云麓漫钞》云:绍兴中有使者命工凿取其石,亦衹得十许字。古洲马子严于淳熙己酉,请于州将张子颜发挽出之,得二十余字,因摹拓以遗。故旧云大都此数君所得皆不过二十字内外耳,无恠文忠之自夸矣。盖六十余字,诚为不多觏之本。非若沧州建石之后,不难得八十余字也。邵兴宗亢云:今审定文格字法,殊类陶宏景,自称华阳隐居真逸,岂别号欤。又其著《真诰》但云己卯岁,而不著国号。今此铭壬辰甲午,又可证矣。壬辰者,梁天监十一年也。甲午者,十三年也。其时正在华阳矣。《西清诗话》云:陶隐居,号华阳真人,晚号华阳真逸。则真逸者,固陶宏景之别号无疑矣。祖翼反覆细玩此本,碻乎在陈本之前,亦无疑矣。时维大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八月甲午朔。张祖翼再识于荷花江村槎亭之下。钤印:逖先读碑(朱)

12.张祖翼:此碑原裱本有叶东卿署检并小印,因剥蚀不可揭,遂弃之。此本盖曾在叶氏者。又记。

13.张祖翼:此本有覃谿朱文小印,在不全“徵”字之下。或曾为翁学士所藏欤。有印必有跋,帖贾往往以真跋割置伪本以售欺,可恨也。又有“述古阁董氏金石文字经眼之章”朱文小印在糢糊嶽字空白之内,不知何人。或曰即扬州董蕴卿大司农恂之私印也。又有“逸耘”朱文小印,数处骑缝皆有之,又印于邢世铭诗之右下角,考同治光绪间扬州有老诸生陈念祖号逸耘,颇有能书名,然名不出于乡,亦能收藏碑帖。或是其印也。邢诗署名处有“子應”白文小印,自是邢君之字。邢诗左幅下角空白处有“□砚斋金石书画”七字朱文小印,砚上一字不可辨,且砚字篆作砚,不作研,亦未知篆法,此亦不知谁氏之印。辛丑中秋前三日。磊翁又书。钤印:逖先(朱)14.又,朱字右下角有“甘泉守之谢氏所得”白文小印一方,不知何人,姑记之。中秋日又书。


说明:据张祖翼跋文,知此本曾为叶志诜旧藏。又有翁方纲、董恂、陈逸耘等诸家钤印。光绪二十六年为张祖翼所得,重加装池,特制灰布包袱,辅以旧木夹板。解放后为孟宪章所得,启功为其跋文。


提要:瘗鹤铭,传为梁朝梁弘景书,楷书,宋黄长睿考为梁天监十三年(514)。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评:“大字无过《瘗鹤铭》者”,“第一断崖残壁,岂非至宝”。清王澍《虚州题跋》赞:“其书法虽已剥蚀,然萧疏淡远,固是神仙之迹。”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宋时被雷击,崩落长江中,石碎为五,散裂水间,拓者以易拓者拓之,露水面者拓之,世称出水前拓本或水拓本。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陈鹏年募工移置山上,后砌入定慧寺壁间。初为五石,以后合而为一。残石现存于焦山宝墨轩碑亭中。然椎拓过多,字迹漫漶,几经剜凿,笔意全失。此册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增补校碑随笔》称“水拓本有数十字者即称难得”。册内收有杨守敬石印瘗鹤铭拓片一纸,册中间有张祖翼校注,后有咸丰间邢世铭题长诗,张祖翼摹碑式图并题跋两开数段,详考此本为水前拓,又有启功题跋一篇,言及“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邢世铭,字子膺,号柳汀,清晚期江西兴国人。官知州。著有《南湖草堂诗存》。

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号磊盫,又号磊龕、濠庐,安徽桐城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著录:1.《启功丛稿(艺论卷)》(第二三二页,中华书局,二四年七月第一版) 2.《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上册)》(第一七八页,文物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 3.《启功全集(第五卷)》(第一三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版)


RMB 1,200,000-1,500,000




20.jpg

20 (1).jpg

20 (2).jpg

Lot.20

唐昇仙太子碑(启功、陶北溟题签,启功题跋)

旧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40×24cm


题签:1.宋拓昇仙太子碑。君郁审定,启功题签。钤印:启(朱) 2.宋拓昇仙太子碑海内无两。碑额新拓暂存,他日获旧者再斥去之。北溟题记,己卯年,七月。钤印:陶北溟(白)玩物丧志(白) 3.武则天书昇仙太子碑。宋拓本,翔鸾阁藏。碑额一开,碑四十五开,上册后副叶在外。北溟记。


鉴藏印:启(朱)再壬子以后作(白)启功(白)元白(朱)陶北溟(白)陶光(白)祖光日利(白)玩物丧志(白)陶氏金石(白)旧云庵(白)金轮秘笈之宝(朱)翔鸾阁精鉴玺(朱)意与古会(白)孟宪章吴桂香夫妇同珍共赏(朱)孟宪章印(白)


题跋:1.启功:自秦汉以来,铭石之书,无论为隶为真俱用楷正之体,为人之易识也。自唐太宗以行书书《晋祠》《温泉》诸碑,遂开铭石之变例。其后草书流行,殆过江左士夫以之录文。僧侣以写经纶,而武后至以入石,《昇仙太子碑》是也。惟其事无稽,其字难识,而碑竟获全,视《礼泉铭》之拓多,几没字者,翻多幸矣。此本纸墨甚旧,为武进陶君北溟旧藏,陶君号称精鉴,署曰“宋拓”自当有据也。君郁先生收藏石墨得富出此见示,题尾以志眼福。启功。钤印:启功(白)元白(朱) 2.钦承景貺,“钦”字后经磨治重刻,几不可识。


提要:是碑系唐武周圣曆二年(699)立于河南偃师市东南猴山之巅的升仙太子庙,为武则天所撰并亲为书丹。碑文记述了太子晋升仙的故事,实则是武则天以太子晋升仙自比,并且歌颂武周盛世。武则天雅好书法,冠绝一时,《宣和书谱》记其“喜作字”,“其行书稍能有丈夫胜气”。此碑武氏以鸟形飞白书书写碑额,正文则以行草书写,点画圆转,章法疏朗,别有韵味。《昇仙太子本》早拓者稀见,此本第8行“昇仙太子”之“仙”子不损,内有启功题签1枚,陶北溟题签2枚,皆称“宋拓”。尾收启功题跋160余字,潇洒飘逸,且字大如钱,为启老过往题跋中稀见。

陶北溟(18821956),名祖光,字北溟,斋号翔鸾阁、金轮阁,江苏武进人。陶湘侄。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书画顾问。金石家、书法家、收藏家,精于碑版之学,精鉴赏,富收藏。


著录:1.《启功丛稿》(第三五二页,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 2.《启功丛稿(题跋卷)》(第二九页,中华书局,一九九九年七月第一版) 3.《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上册)》(第一六六页,文物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 4.《启功全集(第五卷)》(第二四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版)


RMB 850,000-900,000





21.jpg

21 (1).jpg

Lot.21

唐争座位帖(启功、蒯若木题签,启功题跋)

旧拓本

1册附套 纸本 折装

37×18cm


题签:1.宋拓争座位帖。启功鉴定并署。钤印:启功(白)元白(朱) 2.宋拓颜鲁公与郭仆射争座位书。辛未初夏,员叟。钤印:蒯寿枢印(白) 3.宋拓争座位帖。妙鉴斋藏。钤印:孟昭臣字殿选长寿(白) 4.乾隆四年,钊继高。(残签)


鉴藏印:启(朱)启功(白)元白(朱)再壬子以后作(白)蒯寿枢印(白)蒯寿枢家珍藏(朱)员叟(朱)若木赏鉴(朱)自闻闻斋考藏印(朱)彦冲(朱)礼卿府君遗物(朱)顾曾寿(白)登州戚璋叔玉敬观(朱)孟昭臣字殿继长寿(白)孟宪章印(白)孟宪章字君郁长寿(白)妙鉴斋(朱)妙鉴斋考评金石文字(朱)


题跋:启功:吾友孟君郁先生出示颜鲁公与郭英乂书稿一册,展观之际,精彩照人眉宇。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为合肥蒯氏故物,若木翁署曰“宋拓”,盖不诬也。余尝谓古拓之可贵,在能传昔人之笔法,其使转出入,一一可寻,是谓下真迹一等。若世之徒矜某点某画不泐,便诩为一字千金,虽墨痕狼藉、面目全非在所不论者,仅好事家争奇斗富之资,非学书人存精寓赏之玩也。此册借留案头数旬,临写一再,题后归之,不胜三宿桑下之感。时一九七七年四月启功识于都门小乘巷寓舍。钤印:再壬子以后作(白)启功(白)元白(朱)


提要:是帖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系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北宋长安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世称此本为“西安本”,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此本为据辗转摹勒,故传世诸本中唯此本最为所重。此本历经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孟昭臣、孟宪章等名家递藏,尾收启功先生墨笔长跋,有“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若木翁署曰“宋拓”,盖不诬也”等语。

蒯若木,字若木,号员叟,佛号圆顿,安徽合肥人。蒯光典的次兄光藻之子。曾任农工商部郎中,随张广建任职甘肃榷运局局长。精书画,富收藏。

刘彦冲(1807-1847),字咏之,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人,侨寓吴门(今江苏苏州)。其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格调的营造都与“吴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清代中晚期传承“吴门画派”的重要画家。

顾曾寿,字革享翁,号棱伽山民,江苏苏州人。性孤介,能诗,工画。

戚叔玉(1912-1992),原名璋,字鹤九,山东威海人。擅画仕女、兼作山水。自幼受家庭薰陶,得名师指点,学书法、治印、绘画。毕生从事碑帖收集和研究,收藏既精且丰。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录:1.《启功丛稿(艺论卷)》(第二三页,中华书局,二四年七月第一版) 2.《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上册)》(第一七二页,文物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 3.《启功全集(第五卷)》(第一二九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版)


RMB 350,000-400,000





22.jpg

22 (1).jpg

Lot.22

唐争座位帖(孟宪章题签,启功题跋)

旧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7×18cm


题签:1.争座位帖。妙鉴斋藏第三本。君郁。2.颜真卿争座位帖。林延。


鉴藏印:再壬子以后作(白)启功(白)元白(朱)孟宪章印(白)君郁(朱)


题跋:启功:此册为孟君郁先生所藏第三本,椎拓已在同光之世。惟纸墨和润,字口不湮,展阅之际不致有雾里看花之感,斯不失为善本。或曰此石曾经剜洗,后拓多已失真,余尝细校之早晚,氈墨所差仅在几微之间,非若《醴泉铭》之凿空改字也,故知此石之洗,但为剔其墨垢耳。书此以为洗石者洗冤。启功。钤印:启功(白)元白(朱)


提要:《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草书精品,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行书双璧”。米芾《书史》称:“《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此帖真迹久佚,世以陕刻本为最。此本纸墨和润,字口不湮,册尾有启功跋文一篇。


著录:1.《启功丛稿(艺论卷)》(第二三二页,中华书局,二〇〇四年七月第一版) 2.《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上册)》(第一八二页,文物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 3.《启功全集(第五卷)》(第一三○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一二年九月第一版)二年九月第一版) 


RMB 200,000-300,000






23.jpg

23 (1).jpg

23 (2).jpg

Lot.23

唐多宝塔碑(启功题签、题跋)

旧拓本

1册 纸本 折装

32×17.5cm


题签:宋拓多宝塔碑,启功。启(朱)


鉴藏印:启(朱)启功(白)元白(朱)了庵(白)岑氏愳盈斋印(朱)双梧阁金石记(朱)汪(朱)般柘(白)孟宪章印(白)妙鉴斋(朱)


题跋:启功:《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于颜书诸碑俱不类,王元美云:“不无佐史之恨”,盖疑其为吏人代笔也。吾见中唐人写经,卷外题签,笔力厚重,间隔紧密,每神肖此碑,知必当日经生所书耳。唐人撰书撰碑,以官增重,后世铭旌之,信手写某达官拜题,实滥觞于此。抑有进者,唐世诸碑之书当时始以官重,间或有人以人重,后世则以书家之名大重,再后则以拓墨时早及碑石毁佚重,而书之美恶,几无足重轻焉。又吾观唐世经生楷书手之字迹,笔墨流动结构精严,常出碑上名家法度之外,益知当时书丹,籍重之,别有所在矣。如惟书是论,《多宝塔》平易近人,持较颜书诸碑,固难及金天神祠题名等,但视《麻姑坛》、李元靖,初无透爪穿龈之态,纵果出佐史经生,又何恨之有哉。然则元美眼中,依然有官无字也。此册“克嗣”“克”字“口”中不泐,校碑者称为南宋拓本,质言之,当在金元之际,惜多蛀损。昔人以旧拓补其缺失,或一字之纸,两半拼成,装池之工,亦堪叹赏。顾仍不免有阙而未补及误补重出之字。然珍弃临习,俱有足多者。君郁先生持以见示,因抒鄙见如右,高明幸有以教之。公元一九七四年九月启功识于北京小乘巷寓庐。钤印:启功(白)元白(朱)


提要:是碑全名《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于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至西安碑林,为颜真卿早期书法代表作。启功题跋400余字,曰此本“当在金元之际”。品相上佳。


著录:1.《启功丛稿》(第三五二页,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 2.《启功丛稿(题跋卷)》(第二九二页,中华书局,一九九九年七月第一版) 3.《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上册)》(第一八五页,文物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 4.《启功全集(第五卷)》(第二六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版)


RMB 1,200,000-1,300,000





24.jpg

24 (1).jpg

Lot.24

唐中兴颂(启功题签)

明拓本

2册 纸本 折装

36×17.8cm


题签:1.唐中兴颂。上册。旧拓本。妙鉴斋藏。启功题。2.唐中兴颂。下册。旧拓本。妙鉴斋藏。启功题。


鉴藏印:启功(白)孟宪章吴桂香夫妇同观共赏(朱)吉甫(朱)闽中十六世读书之家梁逢辰(朱)世充内廷史馆编校之官(白)铁城刘泉家藏(朱)台山云浦(白)台山云浦(朱)梁逢辰印(朱)致曲山人(朱)曾在梁逢辰处(朱)孟宪章印(白)妙鉴斋(朱)书香世家(朱)致曲山人(白)君郁(朱)


提要:大唐中兴颂摩崖,正书,元结撰,颜真卿书。原石刻于唐大曆六年六月。颂文为记平定安禄山之乱,唐朝中兴之事。此篇书法是颜书大字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孟宪章先生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南行寻访此刻,一路造訪湖南浯溪、江西廬山、四川資州東岩和北岩、四川劍閣,共五处不同的《中興頌》摩崖刻石。在傳世公認的湖南浯溪唐代原刻石右下角發現了明天順六年沈慶的題記,據此判斷此碑為明代重刻。又考資州兩塊和廬山一塊皆為南明重刻。而此本拓自四川劍閣鶴銘山頂,為宋紹興初年吳盱所刻,當為傳世五处中最早本。又墨色古旧,当为明拓,曾经梁章钜长子梁逢臣及清末福建大藏家刘泉旧藏,殊可宝之。

梁逢辰(1800-?),字吉甫,别署致曲山人等,福建长乐人。金石学家、藏书家。两江总督梁章钜长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授散馆,歷官兵部员外郎,江苏候补同知等。善书法,神似颜、柳,隶书尤胜,名重一时。所到之处,搜求历代书画名迹。

刘泉,福建铁城(今邵武市)人,清末民国收藏家。


RMB 400,000-500,000




中国书店2019秋拍日程


预展时间

2019年11月20-22日 9:00-17:30


拍卖时间

2019年11月23日(星期六) 9:30始

存精寓赏—孟宪章先生旧藏

2019年11月23日(星期六) 时间顺延

金石碑帖资料专场

2019年11月23日(星期六)时间顺延

适情雅趣专场

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 9:30始

古籍善本 · 西文影像文献专场








  • 客服

  • 会员登录

  •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About Us
  • 业务范围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常见问题

  • 首页
  • |
  • 关于我们
  • |
  • 友情链接
  • |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 易胜拍卖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8063079号-1